中国模具进口出现负增长
近些年,在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拉动下,机电新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由于行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机床模具行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连续多年保持18%以上的增长率。对此,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我国模具已走出低谷,初见曙光。他表示,模具行业受“一大一小”的拉动,发展特别好。“一大”是指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指的不仅仅是整车,还有汽车零部件,例如目前中国首次成为对美国汽车零部件的第二大出口国,这就意味着汽车模具市场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快速发展对模具的拉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小”是指it产业。2006年的模具进口总量为20.47亿美元,比2005年20.68亿美元降低了2100万美元,出现了负增长,止住了进口年年增幅扩大的势头;出口总量为10.4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41.06%,突破10亿美元,进口减少,逆差下降,是非常可喜的。
模具产业结构调整亟待加快
虽然,模具行业与前几年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进出口结构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比如在产品结构方面,随着塑料制品用量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塑料模具的比例就需要不断提高;另外,机电产品也在向轻型化发展,除了塑料模具制品迅速发展以外,铝、镁轻金属及其合金制品也必须要得到发展;还有,在目前占比例最大的塑料橡胶模具中,国内供不应求,进口量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工位级进模及精冲模的比例的提高也将是模具产品结构合理化趋向之一。
再比如,在进出口结构方面,由于我国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模具进口,尤以高档产品为主。2006年进、出口冲压模具如果按重量计,单价分别为14913美元/t和5869美元/t,进口大大高于出口;而对于塑料橡胶模具,2006年进、出口分别为413715套和1217772套,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而单价却相差很悬殊:进口价格2532美元/套,出口价格602美元/套,相差4倍,虽然出口量是接近进口量的3倍,但总额仍然低于进口。说明我们仍在大量进口高档模具,出口的却是以中低档为主。所以,从长远来看,进出口合理化趋向应是不断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使出口多于进口。显然,这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
模具工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扶持
由于模具产品本身需要配套发展的特点,这些年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了许多模具工业园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希望模具园区错位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来。他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有的模具工业园区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比如,大连的模具园区就非常有特色:进入园区的这些企业,他们并不是被强迫集中在一个有围墙的圈子里,而是分布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里,只是相对集中,但是却享受当地政府给予模具园区的一些政策。那些硬性搬到一起,追求形式上的模具园区的一些做法,非但不利于企业发展,相反,还给不具备搬迁条件的企业增添许多负担。再比如成都,政府就是在已经自然形成的三个园区的基础上,给予引导,给予一些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模具园区发展的环境。
管理水平制约模具发展
模具制造过程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管理,它是面对单位生产的模具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是非常有学问的。如果模具的管理没有一个科学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就不能保证模具的生产制造有条不紊,模具供货及时到位。同时,每家企业的模具产品都不同,所以需要个性化的管理。凡是做得好的模具企业,他们都有一整套独特的、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只是这样的企业太少了。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如果再不抓管理,企业就会发展不下去了,已经成为制约模具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协会发挥作用
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模具协会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工作着。协会通过举办展会,给企业搭建展示的舞台;组织技术交流会,让更多的企业学习到国际上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召开专题研讨会,帮助企业寻找出路和办法应对市场,促进了行业进步。作为协会工作人员,他们经常下基层,走访企业,倾听企业的心声,了解企业的需求,指导企业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企业和行业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使协会在行业中的威望提高。目前,协会正在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广。
我国一些模具企业通过与国外模具企业联合开发设计模具,我国的模具企业已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模具行业提高水平的新路子。事实证明,这条路非常简洁,回避了许多风险,所以是值得提倡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不应躲避,而是要勇于面对。同样,成绩的取得,我们也应该欣慰。不过,罗百辉表示,中国模具今后的路还会很艰难,创业的路还会很漫长,但是,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继续发扬中国模具不服输的劲头,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